第三十四章(第1/4 页)

革汉帝业 御风流 24 字 2024-04-05 13:04:32

高贲越来越喜欢跟着秦游了。

要不是跟着秦游,他怎么能受到这么多崇敬的目光,怎么能在短短七天内见到这么多闻所未闻的新奇热闹。

他也不知道秦游到底是怎么想的,仅仅是因为幼年听过一个不辨真假的故事,就敢魄力大到直接用名下的全部土地来验证。

哪怕是用五分之一,不,三分之一的田来试验也好啊,这是丝毫没有考虑过失败后减产的后果啊。

不过他也必须得承认,秦游有那个底气和能力。

但有信心不靠种田可以吃上饭是一回事,完全不把种田放在心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也就是秦游这几天跟着冯太公在里中转了好几个圈,把捐钱凿井的消息传到了每一个人耳朵里,不然那站在一旁的力田少不得要告秦游一状,让他失去土地的使用权。

力田与三老一样,同样是大汉延伸到乡亭基层的触角。不过在职责上有所不同,三老掌教化 ,敦厚风俗。力田责如其名,负责提醒农时,监督百姓专心农事,并在朝廷有先进技术传下时推广。

秦游花了大价钱买粪却不立刻用,而是堆在坑中,说什么效果会更好。但凡力田心思歪一歪,报上去一个懒惰懈怠的名头,麻烦就能长脚溜达到秦游身边来。

对于力田气鼓鼓的注视,秦游全做未见。他此时在建的,就是久知其名,如今却只能按照系统提供书籍依葫芦画瓢的堆肥池。

华夏先民很早便在实践中总结出各种粪尿有助于农作物的成长,也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中。

譬如《孟子》中便有记载:“耕者之所获,一夫百亩,百亩之粪,上农夫食九人。”

《道德经》中也说:“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。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

不过对于堆肥技术,却又经历了漫长的探索,最早的文字记载都要追溯到宋元时期的《陈敷之书》。也许实际运用会更早些,但对于一个西汉时便有农书的国家来说,应该不会早到哪里去。

至于原因,想来除了强大的思维惯性,少不得还有基层小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阻挠,普通农户不愿意承担、或是承担不起最初的失败风险等。

让许多足以催生科技大爆发的实践巧合,被掩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。

所以还得是培养科学思维啊,秦游在心中喟叹。

比起能够极大提高生活质量的养蜂收蜜,秦游对眼前的堆肥更重视。

先把架子拉起来再说!早点把先进技术推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