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2章 人生七年(第2/3 页)

义爆发,不管最后造成什么破坏,都不奇怪,人都要死了,做什么都不奇怪。

以前是农民,现在轮到工人了,也是历史规律。

中年人的危机,和学历绝对无关,985又怎么样,熬久了工资就上去了,但偏偏变得不能熬夜了。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想,唐觉晓更喜欢用年轻的毕业生,因为工资低、更能熬。

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,外带还有房贷,能拿资本家怎么样?

年轻的时候就该多拼,多挣,中年了是拼资源、拼眼光的时候,就不该去拼身体了。

年轻的时候多赚钱,锻炼好身体,波比跳练练心肺,囚徒练练肌肉,多吃蔬菜,别年轻也熬死了。

自己再阳台种菜省点钱,这很重要。

现在的资本家鼓吹消费,这是很有问题的,中国整体贫困,基本上都要6个钱包养一套房,父母拿出来的首付,可不是他们上个月的工资,而是几十年省下来的。

豪商刘銮雄接受采访,说他26岁的时候,有一个亿,当时看上了一件4000块的衣服,看了三次,最后也没买,因为他不知道明年生意光景如何,人无百日好,花无百日香。

至于赚钱的方向,末端的新经济红利,各学科、哪类型其实都也还行,看肯不肯卖力气担风险罢了。

冯娇最近负责盛唐投资,只说投资方面的问题,冯娇实力在唐觉晓之上,作用相当于企鹅刘炽苹。

来和唐觉晓汇报最近情况,唐觉晓在看一部纪录片,叫做《人生七年》。

“怎么看这个?”冯娇有些好奇。

这纪录片挺著名的,拍这个的人进行了社会心理学里最高深的研究:阶级固化。

英国有一句俗语,大概意思就是“七岁看到老”,各国智慧是差不多的,中国也有“三岁看到老”一说。

要真拿一个孩子到唐觉晓面前,问对方半小时各种问题,唐觉晓能判断对方一生的样子。如果没有什么意外,至少70%是准的。

这部纪录片拍14个孩子的生活,从7岁开始拍,隔7年拍一次,一直拍到他们56岁。

这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高难题的东西,别人看不奇怪,唐觉晓看就奇怪了。

唐觉晓说:“我对所有人都感兴趣,所以我很感兴趣90%的人在想什么。”

把东西放桌面,冯娇在对面坐下,笑道:“国外富裕阶层的孩子学法律和医学,最后年薪数百万,生活幸福。中产阶级的孩子至少也懂公务员稳定,